
一、生活场景(20道)
1. 家用热水器可以安装在浴室密闭空间内。(×)
解答:浴室密闭空间通风差,燃气热水器易产生一氧化碳,电热水器长期潮湿易漏电,均存在安全隐患,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处。
2. 手机充电器充满电后,可长期插在插座上不拔。(×)
解答:长期插电的充电器会持续耗能,可能因元件老化过热,引发短路或起火。
3. 家中可将汽油、酒精等易燃易爆品存放在阳台角落。(×)
解答:汽油、酒精易挥发,遇明火(如阳台吸烟、邻居烟花)会爆炸,应存放在专业密封容器中,远离居住区域。
4. 炒菜时油锅起火,可直接用水浇灭。(×)
解答:水与油密度不同,浇水会导致油溅出,扩大火势,正确做法是盖紧锅盖隔绝氧气灭火。
5. 家用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压力指针是否在正常范围(绿区)。(√)
解答:压力异常(红区欠压、黄区超压)会导致灭火器无法使用,需每年检查1-2次。
6. 卧室床头可放置打火机、香薰蜡烛等物品。(×)
解答:夜间睡眠时,打火机易被误碰引燃物品,香薰蜡烛明火可能引发窗帘、床单起火。
7. 高层住宅居民可通过乘坐电梯快速逃生。(×)
解答:火灾时电梯井易形成“烟囱效应”,且可能断电困人,应走疏散楼梯逃生。
8. 家中备用的消防逃生面罩,有效期一般为3-5年。(√)
解答:逃生面罩内的滤毒盒会老化失效,需定期查看保质期,过期需及时更换。
9. 给电动车电池充电时,可在楼道内长时间充电。(×)
解答:电动车电池充电易过热,楼道内通风差、有易燃物品,可能引发火灾,应在室外专用充电区充电。
10. 生活中,可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垃圾桶。(×)
解答:未熄灭的烟头温度可达200-800℃,易引燃垃圾桶内的纸张、塑料等易燃物。
11. 家用燃气灶使用后,应及时关闭燃气总阀门。(√)
解答:仅关灶具开关可能因软管老化漏气,关闭总阀可彻底切断气源,避免燃气泄漏。
12. 客厅的沙发、窗帘等易燃物品,可靠近取暖器摆放。(×)
解答:取暖器表面温度高,易燃物品靠近易被烤燃,安全距离应不小于0.5米。
13. 家中电路老化时,可自行用绝缘胶带包裹后继续使用。(×)
解答:电路老化可能存在内部铜芯氧化、绝缘层破损,仅包裹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需更换新电线。
14. 火灾发生时,若浓烟弥漫,应弯腰或匍匐前进逃生。(√)
解答:浓烟中有毒气体在上层,贴近地面空气相对清洁,弯腰/匍匐可减少有毒气体吸入。
15. 家用冰箱内可存放酒精、乙醚等易挥发化学品。(×)
解答:冰箱启动时的电火花可能引燃易挥发化学品的蒸气,导致爆炸。
16. 厨房的抽油烟机应每月清洗一次,避免油污堆积。(√)
解答:油污属于易燃物,遇明火或高温(如灶具回火)易起火,定期清洗可降低风险。
17. 高层住宅居民可在窗外晾晒衣物时,使用“飞线”(从室内拉电线到窗外)充电。(×)
解答:“飞线”易因风吹雨淋老化、短路,且充电设备过热时无防护,可能引发火灾。
18. 家中发生燃气泄漏时,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,同时关闭燃气阀。(√)
解答:通风可降低燃气浓度,关闭阀门切断气源,避免遇明火爆炸(此时不可开关电器、打电话)。
19. 儿童可在家长监护下玩打火机、火柴等物品。(×)
解答:儿童对火灾风险认知不足,即使监护也可能因操作失误引发火灾,应避免接触。
20. 家用消防应急灯应安装在卧室门口、客厅通道等显眼位置。(√)
解答:火灾断电时,应急灯可指引逃生路线,确保在黑暗中能找到疏散通道。
二、社区场景(20道)
1. 社区内的消防车通道可临时停放私家车,只要留出行人通道即可。(×)
解答:消防车通道需保持4米以上宽度,任何车辆、物品不得占用,否则会阻碍消防车通行,延误灭火。
2. 社区内的消防栓周围1米范围内,不可堆放杂物。(√)
解答:杂物会遮挡消防栓,影响火灾时消防员快速取用,需保持周边畅通。
3. 社区物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居民消防演练。(×)
解答:社区消防演练频率一般为每半年1次,频繁演练无需,但需确保每年至少1次,提升居民逃生能力。
4. 社区内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,可在夜间无人时延长充电时间。(×)
解答: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最佳时长为6-8小时,超时易过热鼓包,引发火灾,充电区应设定时断电装置。
5. 社区楼道内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,应每季度检查一次。(√)
解答: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是逃生关键,季度检查可及时发现损坏、断电问题,确保正常使用。
6. 社区内的垃圾站可堆放纸箱、塑料瓶等易燃废品,等待集中回收。(×)
解答:易燃废品堆积易被烟头、明火引燃,垃圾站应及时清理,且远离居民楼。
7. 社区物业应定期对消防水泵房、消防水箱进行维护,确保水量充足。(√)
解答:消防水泵和水箱是灭火供水关键,若维护不当,火灾时可能无水可用,需每月检查1次。
8. 社区居民可在楼顶天台堆放旧家具、杂物,作为“储物间”。(×)
解答:楼顶天台是疏散避难场所,且有消防排烟口、避雷设施,堆放杂物会堵塞通道、影响设施功能。
9. 社区内的燃气管道泄漏时,居民应立即通知物业或燃气公司,不可擅自处理。(√)
解答:燃气管道维修需专业人员操作,居民擅自处理(如拧紧阀门、切割管道)可能引发爆炸。
10. 社区内的儿童游乐设施附近,可设置消防宣传栏,普及消防知识。(√)
解答:儿童游乐设施人流量大,宣传栏可让家长、儿童间接学习消防知识,提升社区整体消防意识。
11. 社区内的商铺(如便利店)可在门口摆放货物,占用部分消防通道。(×)
解答:商铺门口属于社区公共区域,占用消防通道违反消防法规,且会阻碍人员疏散。
12. 社区物业应在每栋楼的一层张贴“消防疏散路线图”。(√)
解答:疏散路线图可让居民明确逃生方向,尤其针对老人、儿童,提升火灾时的逃生效率。
13. 社区内的下水道井盖缺失时,物业应及时更换,避免影响消防车通行。(√)
解答:消防车重量大,缺失井盖可能导致车轮陷入,延误灭火救援,需及时维修。
14. 社区居民可在楼道内为电动车电池“飞线充电”,只要白天充电即可。(×)
解答:白天充电虽有人看管,但“飞线”本身存在短路风险,且楼道内易燃物多,仍可能引发火灾。
15. 社区内的消防演练应包括“灭火器使用”“疏散逃生”“伤员急救”等内容。(√)
解答:全面的演练可让居民掌握多种消防技能,应对火灾时的不同情况。
16. 社区内的草坪、绿化带可作为临时疏散集结点,物业应提前明确标识。(√)
解答:草坪、绿化带无易燃物,且视野开阔,适合火灾时居民集结,避免二次伤害。
17. 社区内的商铺若使用液化气罐,可存放在店铺后门的小巷内。(×)
解答:小巷通风差,液化气罐泄漏后易积聚气体,遇明火爆炸,应存放在通风、远离火源的专用区域。
18. 社区物业应每年对居民楼的消防门进行检查,确保关闭时能自动闭合。(√)
解答:消防门可阻挡浓烟、火势蔓延,自动闭合功能失效会导致火灾扩散,需定期检查。
19. 社区内的老年活动中心,可使用“小太阳”取暖器直接对着沙发加热。(×)
解答:“小太阳”表面温度高,直接对着易燃物(沙发)加热,易引发火灾,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米。
20. 社区居民发现他人占用消防通道,可向物业或消防部门举报。(√)
解答:举报可及时清理占用行为,维护社区消防通道畅通,是居民的义务和权利。
三、公共场合场景(20道)
1. 进入商场、电影院等公共场合后,应先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。(√)
解答:提前熟悉安全出口,火灾时可快速疏散,避免因慌乱找不到逃生通道。
2. 公共场合的安全出口可以上锁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。(×)
解答: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、不上锁,火灾时需立即开启,上锁会导致人员被困。
3. 在商场内吸烟,可到楼梯间等“无人角落”进行。(×)
解答:楼梯间是疏散通道,且有易燃的墙壁装饰、垃圾,吸烟产生的烟头易引发火灾,公共场合应全面禁烟。
4. 公共场合的疏散指示标志应安装在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。(√)
解答:火灾时浓烟会遮挡高处视线,低位指示标志更易被发现,指引疏散方向。
5. 在KTV、酒吧等娱乐场所,可将手提包放在消防栓上,方便取用。(×)
解答:消防栓是灭火关键设施,不可遮挡、占用,需保持周边无杂物。
6. 公共场合发生火灾时,若火势较小,可尝试用现场的灭火器灭火,再报警。(√)
解答:初期火灾火势可控,使用灭火器可快速扑灭,避免火势扩大,同时需拨打119报警。
7. 地铁站内的自动扶梯,在火灾时可作为疏散通道使用。(×)
解答:火灾时自动扶梯可能断电停运,且易聚集浓烟,应走专用疏散楼梯。
8. 商场内的商铺装修,可使用易燃的塑料、化纤材料作为装饰。(×)
解答:易燃装饰材料遇明火会快速燃烧,释放有毒气体,公共场合装修应使用防火等级达标的材料。
9. 公共场合的消防应急广播,应每季度测试一次,确保音质清晰、覆盖全面。(√)
解答:应急广播是火灾时发布疏散指令的关键,定期测试可避免故障,确保信息传达。
10. 在火车站候车室,可将行李箱放在安全出口附近,方便看管。(×)
解答:行李箱会堵塞安全出口,影响人员疏散,应放在指定的行李存放区。
11. 公共场合的灭火器应安装在明显、易取用的位置,且无遮挡。(√)
解答:火灾时需快速找到灭火器,遮挡会延误灭火时间,符合消防规范要求。
12. 电影院散场时,若发生火灾,应原路返回座位寻找贵重物品后再逃生。(×)
解答:火灾时生命优先,不可因寻找物品延误逃生,应立即沿安全出口疏散。
13. 商场内的自动灭火系统(如喷淋),应每年由专业机构检测一次。(√)
解答:自动灭火系统故障会失去灭火功能,专业检测可及时发现问题,确保火灾时正常启动。
14. 在超市购物时,若发现货架上的商品遮挡了消防栓,可向超市工作人员反映。(√)
解答:提醒工作人员清理遮挡物,是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,避免火灾时影响灭火。
15. 公共场合的疏散楼梯间,可临时堆放清洁工具、货物等物品。(×)
解答:疏散楼梯间需保持畅通,堆放物品会阻碍疏散,且清洁工具(如拖把)可能因潮湿短路电器。
16. 酒店客房内,应配备消防逃生面罩、手电筒、应急指南等物品。(√)
解答:酒店客房是临时居住空间,配备逃生物品可帮助客人在火灾时自救,符合消防要求。
17. 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,若发生火灾,应跟随人流盲目奔跑逃生。(×)
解答:盲目奔跑易发生拥挤、踩踏,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,沿疏散指示标志有序疏散。
18. 公共场合的电气设备(如空调、照明),应定期检查线路,避免超负荷运行。(√)
解答: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易导致线路过热、短路,引发火灾,需每月检查1次。
19. 医院病房内,可使用大功率电器(如电暖器、电磁炉)为病人加热食物。(×)
解答:医院病房内有氧气管道、医疗设备,大功率电器易引发电路故障,且可能干扰医疗设备,加热食物应使用医院专用设备。
20. 公共场合的“禁止吸烟”“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”等标识,应醒目张贴。(√)
解答:醒目标识可提醒公众遵守消防规定,减少火灾隐患,是公共场合的必要消防措施。
四、办公室场景(20道)
1. 办公室下班前,应关闭电脑、打印机、空调等所有电器电源。(√)
解答:电器长期通电易因元件老化、短路起火,下班关电源可彻底消除风险。
2. 办公室的插线板可同时连接电脑、打印机、热水器等多个大功率电器。(×)
解答:插线板有额定功率,同时连接多个大功率电器会超负荷,导致线路过热、短路。
3. 办公室的文件柜、办公桌不可阻挡消防栓和疏散通道。(√)
解答:消防栓和疏散通道是火灾时的关键设施,阻挡会延误灭火和疏散,违反消防法规。
4. 办公室内可在垃圾桶旁吸烟,方便熄灭烟头。(×)
解答:垃圾桶内有纸张、塑料等易燃物,烟头未完全熄灭易引燃垃圾,办公室应全面禁烟。
5. 办公室的消防应急灯应安装在门口、走廊等位置,确保断电时能照明。(√)
解答:应急灯可在火灾断电时指引疏散路线,避免人员因黑暗迷路。
6. 办公室可将纸箱、旧文件等易燃物品堆放在暖气旁。(×)
解答:暖气表面温度高,易燃物品靠近易被烤燃,应将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储物间。
7. 办公室员工应熟悉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(提、拔、握、压)。(√)
解答:初期火灾可通过灭火器快速扑灭,员工掌握使用方法能提升自救能力。
8. 办公室的饮水机可24小时通电,方便随时取水。(×)
解答:饮水机长期通电,加热胆易结垢、老化,可能引发火灾,下班应关闭电源。
9. 办公室的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清晰,若有损坏、褪色,应及时更换。(√)
解答:模糊的指示标志无法指引疏散,及时更换可确保火灾时正常使用。
10. 办公室内可使用“热得快”在保温杯内烧水,方便饮用。(×)
解答:“热得快”功率大,且保温杯密闭,烧水时易因水溢出短路,或因温度过高引燃周边物品。
11. 办公室应定期(每季度)组织消防演练,提升员工逃生能力。(√)
解答:定期演练可让员工熟悉疏散路线、灭火器使用,应对火灾时更从容。
12. 办公室的电线可直接缠绕在金属架上,节省空间。(×)
解答:金属架导电,电线绝缘层破损时会漏电,且缠绕会导致线路散热差,引发火灾。
13. 办公室的空调滤网应每月清洗一次,避免灰尘堆积引发火灾。(√)
解答:灰尘堆积会影响空调散热,导致电机过热,同时灰尘属于易燃物,易被高温引燃。
14. 办公室内可在办公桌下存放酒精、汽油等易燃易爆品,用于清洁设备。(×)
解答:酒精、汽油易挥发,遇电器电火花会爆炸,清洁设备应使用不易燃的专用清洁剂。
15. 办公室下班时,若发现同事忘记关电脑,应帮忙关闭后再离开。(√)
解答:关闭同事未关的电器,可消除火灾隐患,是办公室员工的共同责任。
16. 办公室的消防栓应每月检查一次,确保阀门能正常开启、有水流出。(√)
解答:消防栓若阀门故障或无水,火灾时无法使用,每月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。
17. 办公室内可使用蜡烛在停电时临时照明,方便处理工作。(×)
解答:蜡烛明火易引燃纸张、文件,停电时应使用应急灯或手电筒,不可用明火。
18. 办公室的隔断、窗帘应使用防火等级达标的材料,避免易燃。(√)
解答:防火材料可延缓火势蔓延,减少火灾损失,符合办公室消防规范。
19. 办公室员工发现电器有异响、异味时,应立即关闭电源,并报告维修人员。(√)
解答:异响、异味是电器故障的信号,及时处理可避免故障扩大,引发火灾。
20. 办公室的疏散楼梯间可作为“储物间”,存放闲置的办公家具。(×)
解答:疏散楼梯间需保持畅通,存放家具会阻碍疏散,且家具属于易燃物,易扩大火势。
五、企业场景(20道)
1.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培训,新员工入职后必须参加消防培训。(√)
解答:消防培训可提升员工火灾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,新员工不熟悉环境,培训尤为重要。
2. 企业的生产车间内,可使用明火(如电焊)作业,无需办理动火审批。(×)
解答:车间内有易燃原料、成品,明火作业需提前办理动火审批,配备灭火器材和监护人员。
3. 企业的消防应急预案应每年修订一次,根据生产情况、人员变动调整内容。(√)
解答:生产情况、人员变动会影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,每年修订可确保预案有效。
4. 企业的消防水泵应每周启动一次,测试运行状态,确保火灾时能正常工作。(√)
解答:消防水泵长期不运行易生锈、故障,每周测试可保持其正常功能。
5. 企业的仓库内,可将易燃物品与氧化剂(如氧气罐)混合存放。(×)
解答:易燃物品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化学反应,引发燃烧、爆炸,应分开存放,保持安全距离。
6. 企业应在生产车间、仓库等区域安装烟感报警器,及时探测火灾。(√)
解答:烟感报警器可在火灾初期(浓烟阶段)报警,为灭火、疏散争取时间。
7. 企业的电工可无证上岗,只要熟悉电路维修即可。(×)
解答:电工无证上岗易因操作不当引发电路故障、火灾,企业需确保电工持有效证件上岗。
8. 企业的液化气瓶储存间,应安装防爆灯具、通风设备,避免火花、气体积聚。(√)
解答:防爆灯具可防止电火花引燃液化气,通风设备可降低气体浓度,减少爆炸风险。
9. 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,负责统筹消防工作。(√)
解答: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安全负责,担任消防安全责任人可确保消防工作得到重视和落实。
10. 企业的生产车间内,可堵塞、遮挡消防栓,只要方便生产即可。(×)
解答:消防栓是灭火关键设施,堵塞、遮挡会延误灭火,违反《消防法》,企业需确保其畅通。
11. 企业应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员消防演练,包括灭火、疏散、伤员救护等内容。(√)
解答:全员演练可让各岗位员工熟悉职责(如灭火组、疏散组),提升协同应对火灾的能力。
12. 企业的仓库内,货物堆放高度可超过消防喷淋头,充分利用空间。(×)
解答:货物超过喷淋头会阻挡喷淋水,影响灭火效果,堆放高度应低于喷淋头0.5米以上。
13. 企业的特种设备(如锅炉、压力容器)应定期检测,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。(√)
解答:特种设备故障易引发爆炸、火灾,定期检测(每年1次)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
14. 企业的员工宿舍内,可使用大功率电器(如电煮锅)做饭,改善生活。(×)
解答:员工宿舍电路负荷低,大功率电器易引发短路、火灾,且宿舍内易燃物品多,禁止使用。
15. 企业的消防设施(如灭火器、喷淋)应委托专业机构每年检测一次,出具检测报告。(√)
解答:专业检测可全面排查消防设施故障,确保其符合消防规范,检测报告需存档备查。
16. 企业的生产车间内,可在设备旁吸烟,只要远离易燃原料即可。(×)
解答:车间内即使远离原料,烟头也可能被风吹到易燃物上,且设备表面高温易引燃烟头,车间应全面禁烟。
17. 企业应在厂区内张贴“消防安全责任区”标识,明确各区域的消防责任人。(√)
解答: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,可确保消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、人员,避免推诿。
18. 企业的废水处理车间内,可使用非防爆电器,因为废水无易燃性。(×)
解答: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易燃气体(如甲烷),非防爆电器易产生电火花,引发爆炸,需使用防爆电器。
19. 企业的消防安全档案应包括消防设施台账、培训记录、演练记录等内容,妥善保存。(√)
解答:消防安全档案是企业消防工作的记录,便于追溯、检查,需长期保存。
20. 企业发生火灾后,应先组织员工灭火,再拨打119报警。(×)
解答:火灾发生后,应立即拨打119报警,同时组织员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灭火(初期火灾),若火势扩大,优先疏散人员。

消防安全知识判断题及解答(第二部分 50道)助力2025年全国消防月活动

一、生活场景(10道)
1. 电暖器使用时,可在表面覆盖湿毛巾加速室内加湿。(×)
解答:湿毛巾导电,易引发电暖器短路漏电;且覆盖物会阻碍散热,导致电暖器过热起火,加湿应使用专用加湿器。
2. 家用燃气胶管的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,到期应及时更换。(√)
解答:燃气胶管长期使用易老化、龟裂,导致燃气泄漏,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,或改用更耐用的金属波纹管。
3. 高层住宅居民家中可自备逃生绳,火灾时可从窗户直接下滑逃生。(×)
解答:非专业逃生绳承重有限,且高层下滑易因操作不当坠落,仅建议3层及以下住户备用,高层应优先走疏散楼梯。
4. 家中发生电器火灾时,应先切断电源,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。(√)
解答:未断电时用水或湿物灭火易触电,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可安全扑灭电器火灾,避免触电风险。
5. 冰箱冷藏室结霜过厚时,可使用明火(如打火机)快速融化冰霜。(×)
解答:明火易引燃冰箱内的塑料部件,且冰箱内制冷剂遇明火可能爆炸,结霜应使用冰箱自带除霜功能或断电后用温水清理。
6. 家用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天花板附近,因为燃气比空气轻,会向上扩散。(√)
解答:天然气、液化气(部分类型)比空气轻,泄漏后向上聚集,报警器安装在天花板下方10-20厘米处,可快速检测泄漏。
7. 冬季使用煤炉取暖时,可在煤炉上直接烘烤衣物,节省烘干时间。(×)
解答:煤炉表面温度极高,衣物靠近易烤燃,且煤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可能通过衣物缝隙扩散,增加中毒风险。
8. 家中的消防逃生面罩佩戴时,应先拉开系带,再将面罩覆盖口鼻,最后拉紧系带。(√)
解答:正确佩戴顺序可确保面罩贴合面部,防止浓烟进入,若佩戴不当,滤毒盒无法发挥作用,可能吸入有毒气体。
9. 电动车电池出现鼓包、漏液情况时,可继续使用,只要充电时多加注意即可。(×)
解答:电池鼓包、漏液说明内部已损坏,继续使用易引发短路、起火,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交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。
10. 生活中,可将打火机、香水等物品长时间放在汽车中控台暴晒。(×)
解答:高温暴晒下,打火机易受热爆炸,香水(含酒精)易挥发形成易燃气体,遇车内电火花可能起火。
二、社区场景(10道)
1. 社区内的消防演练,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参与,无需强制参加。(×)
解答:消防演练关乎生命安全,居民应积极参与,熟悉疏散路线和自救技能,避免火灾时因不熟悉流程延误逃生。
2. 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应具备过载保护、短路保护功能,防止充电事故。(√)
解答:过载、短路是电动车充电起火的主要原因,具备保护功能的充电桩可自动断电,降低火灾风险。
3. 社区楼道内的消防应急灯若损坏,居民可自行拆卸维修,无需通知物业。(×)
解答:应急灯维修需专业人员操作,自行拆卸可能导致线路故障,甚至引发触电,应及时告知物业安排维修。
4. 社区内的商铺若需要进行电焊作业,应提前向物业报备,并清理周边易燃物品。(√)
解答: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温度极高,报备后物业可协助做好防火措施(如配备灭火器、安排监护人员),避免引燃周边物品。
5. 社区绿化带内可堆放枯枝、落叶,等待自然腐烂作为肥料。(×)
解答:枯枝、落叶属于易燃物,遇烟头、明火易引燃,且火势易扩散至居民楼,应定期清理并集中处理。
6. 社区物业应在消防车通道两侧设置明显标识,禁止车辆占用。(√)
解答:清晰标识可提醒车主不占用消防通道,确保火灾时消防车能快速通行,符合《消防法》相关要求。
7. 社区内的老年公寓,应在每个房间配备紧急呼叫器,连接至物业值班室。(√)
解答:老年人行动不便,紧急呼叫器可在火灾时快速求助,物业可及时协助疏散,降低伤亡风险。
8. 社区内的下水道若堵塞,居民可将汽油、柴油倒入下水道疏通,提高效率。(×)
解答:汽油、柴油易挥发,且可能与下水道内的沼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,遇火花(如下水道检修时的工具碰撞)会爆炸。
9. 社区消防栓的水带、水枪应每月检查一次,确保无破损、无老化,可正常使用。(√)
解答:水带破损会导致出水压力不足,影响灭火效果,每月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,确保火灾时能快速连接使用。
10. 社区内的儿童托管机构,应定期组织儿童学习消防知识,如识别安全出口、正确拨打119。(√)
解答: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,提前学习消防知识可帮助其在火灾时冷静应对,减少恐慌和伤亡。
三、公共场合场景(10道)
1. 机场候机楼内,可随身携带超过100Wh(瓦特小时)的充电宝登机。(×)
解答:机场规定,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充电宝需经航空公司批准,超过160Wh禁止携带,避免充电宝短路起火。
2. 图书馆内的自习区,可使用充电宝为手机充电,只要不离开座位即可。(√)
解答:正规品牌充电宝在正常使用时风险较低,且图书馆内无易燃物品堆积,只要不使用劣质充电宝,可安全充电。
3. 游乐场的过山车、摩天轮等大型设备,应配备专用的消防灭火器,防止设备起火。(√)
解答:大型游乐设备多为金属结构,若电机、线路起火,专用灭火器可快速扑灭,避免设备停运或引发更大火灾。
4. 商场内的母婴室,可使用小功率电炖锅为婴儿加热辅食,方便家长使用。(×)
解答:母婴室电路负荷低,电炖锅虽功率小,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线路过热,且商场内禁止使用个人电器,应使用商场提供的专用加热设备。
5. 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,应安装烟感报警器,防止行李内的易燃物品起火。(√)
解答:行李内可能夹杂打火机、充电宝等物品,烟感报警器可在火灾初期报警,及时处理火情,避免火势蔓延。
6. 电影院内的座椅下方,可存放个人物品(如背包、外套),不影响他人即可。(×)
解答:座椅下方是疏散通道的一部分,存放物品会阻碍人员弯腰、匍匐逃生,火灾时易造成拥挤、踩踏。
7. 超市内的生鲜区,可使用酒精喷雾对购物车、购物篮进行消毒,保持卫生。(√)
解答:酒精喷雾(浓度75%)消毒效果好,且超市生鲜区通风良好,可降低酒精蒸气浓度,避免遇明火起火(需远离冷柜电机等火源)。
8. 体育馆内的观众席,可在比赛期间使用明火(如蜡烛)为运动员加油,增加氛围。(×)
解答:体育馆观众席人员密集,且有座椅、横幅等易燃物品,明火易引发火灾,严重时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。
9. 酒店大堂内的旋转门,在火灾时可作为主要疏散通道使用,方便人员快速离开。(×)
解答:旋转门通行效率低,火灾时易因人员拥挤卡住,应优先使用两侧的平开门疏散。
10. 地铁站内的商铺,若售卖打火机、火柴,应将其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,避免受潮。(√)
解答:密封金属容器可防止打火机、火柴受潮失效,同时避免其被随意丢弃或遇明火引燃,符合公共场合易燃品存放要求。
四、办公室场景(10道)
1. 办公室的碎纸机若卡纸,可直接用手拉扯纸张,快速解决故障。(×)
解答:碎纸机运行时刀片高速旋转,用手拉扯易导致手指受伤,应先关闭电源,再清理卡纸。
2. 办公室的会议室应配备消防应急包,内装矿泉水、纱布、逃生面罩等物品。(√)
解答:会议室人员集中,应急包可在火灾时为被困人员提供基础救助和逃生工具,提升自救能力。
3. 办公室内可在窗台上摆放绿植,只要不遮挡窗户即可,不影响消防安全。(√)
解答:小型绿植(如多肉、绿萝)不易燃,且不遮挡窗户(逃生出口),不会带来消防隐患,还能改善办公环境。
4. 办公室的打印机若出现异响,可继续使用,等下班前再联系维修人员。(×)
解答:异响可能是打印机电机故障或线路短路的信号,继续使用易引发火灾,应立即关闭电源并联系维修。
5. 办公室的茶水间,可使用电热水壶烧开水,只要烧满水后及时关闭电源即可。(√)
解答:电热水壶属于正规电器,只要使用合格产品、不缺水干烧,烧开水后及时断电,不会产生消防隐患。
6. 办公室内可将闲置的电脑、打印机堆放在储物间,只要不堵塞通道即可。(√)
解答:闲置电器若已断电,且储物间无易燃物品,堆放时不堵塞通道,不会影响消防安全,需定期检查电器是否有受潮损坏。
7. 办公室的空调若在夏季出现制冷故障,可自行打开外壳检查线路,节省维修成本。(×)
解答:空调线路复杂,自行拆卸可能导致触电或损坏设备,应联系专业维修人员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。
8. 办公室的文件柜应贴有“禁止吸烟”标识,提醒员工不在文件存放区吸烟。(√)
解答:文件柜内的纸张属于易燃物,“禁止吸烟”标识可强化员工防火意识,避免烟头引燃文件。
9. 办公室的午休时间,员工可将手机放在办公桌上充电,自己去休息室睡觉,方便醒来使用。(×)
解答:手机充电时可能过热,无人看管易引发火灾,午休时应将充电的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,或充满电后拔掉电源。
10. 办公室的消防疏散路线图应张贴在每个楼层的电梯口附近,方便员工查看。(√)
解答:电梯口是人员流动量大的区域,张贴疏散路线图可让员工随时熟悉逃生方向,火灾时不迷路。
五、企业场景(10道)
1. 企业的危化品运输车辆,应配备防静电接地装置,避免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引发爆炸。(√)
解答:危化品(如汽油、乙醇)易挥发,运输过程中车辆摩擦产生的静电可能引燃蒸气,接地装置可将静电导入大地,降低风险。
2. 企业的生产车间应安装防爆排风扇,若车间内无易燃气体,可不用开启。(√)
解答:防爆排风扇主要用于排除易燃气体,若车间无易燃气体产生,关闭风扇不影响消防安全,还能节省能耗。
3. 企业的临时工上岗前,无需参加消防培训,只要跟随正式员工学习操作流程即可。(×)
解答:临时工不熟悉企业消防环境,上岗前必须参加消防培训,了解疏散路线、灭火器使用方法,避免火灾时因无知导致伤亡。
4. 企业的仓库内,货物堆放应遵循“上轻下重、左进右出”原则,同时留出至少0.5米宽的消防通道。(√)
解答:“上轻下重”可防止货物坍塌,“左进右出”便于管理,预留消防通道可确保火灾时能快速疏散货物、开展灭火。
5. 企业的锅炉房应配备温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锅炉温度,避免温度过高引发爆炸。(√)
解答:锅炉温度过高易导致压力超标,温度传感器可及时发出预警,工作人员可采取降压、降温措施,防止事故。
6. 企业的消防安全演练记录应存档至少3年,便于消防部门检查和企业追溯改进。(√)
解答:存档演练记录可证明企业落实消防责任,同时便于分析演练中的问题,优化应急预案,符合消防管理要求。
7. 企业的车间内,可使用塑料桶存放汽油,只要桶盖拧紧即可,无需使用金属桶。(×)
解答:塑料桶不导电,汽油晃动时产生的静电无法释放,易引发爆炸,应使用接地的金属桶存放汽油。
8. 企业的食堂厨房,应安装油烟净化器,且每季度清洗一次,避免油烟管道起火。(√)
解答:油烟管道内的油污属于易燃物,遇明火(如灶具回火)易起火,净化器可过滤部分油污,定期清洗可彻底清除积油。
9. 企业的研发实验室,若使用少量易燃易爆化学品,可存放在普通储物柜中,无需专用储存柜。(×)
解答:即使少量危化品,也需存放在防爆、通风的专用储存柜中,普通储物柜不具备防火、防泄漏功能,易引发事故。
10. 企业发生火灾后,若有员工受伤,应先将受伤员工转移至安全区域,再拨打120和119。(√)
解答:火灾现场环境危险,优先转移受伤员工可避免二次伤害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和火警电话,确保及时获得专业救助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