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防安全知识提升科普指南—2025年全国消防安全月活动、119消防日宣传资料

2025-10-07

消防安全知识提升科普指南—2025年全国消防安全月活动、119消防日宣传资料

安全科普宣教
2025年10月01日 06:34


『中企华安文创商城』产品覆盖多行业,以多形式助力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开展。






一、依法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

    消防安全管理的“制度根基”,核心是通过明确不同单位的法定职责,从源头压实防火责任,避免“无人管、管不严”的问题。

(一)一般单位消防安全职责

    面向超市、办公楼、普通工厂等非高风险单位,职责聚焦“基础保障”,覆盖日常管理全流程,具体包括:

    1. 建立基本消防安全制度(如防火检查、用火用电管理规定),明确内部各部门的防火分工;

    2. 定期开展防火巡查(如每日下班前检查电源、火源是否关闭)和季度防火检查,及时整改电线老化、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;

    3. 保障消防设施、器材完好(如灭火器压力正常、消火栓能正常出水),并定期维护;

     4. 对员工开展基础消防安全培训(如教会识别火灾隐患、拨打119),每年至少组织1次消防演练;

    5. 确保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畅通,不得占用、堵塞(如不堆放货物、不锁闭安全出口)。


(二)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

    针对酒店、商场、医院、大型工厂等火灾风险高、人员密集或物资集中的单位,职责在“一般单位”基础上更细化、更严格,突出“精准防控”:

    1. 额外确定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,负责日常消防工作的组织实施(如制定年度消防计划、协调隐患整改);

    2. 建立详细消防档案,记录单位基本信息(如建筑结构、消防设施位置)、防火检查记录、培训演练情况等,便于追溯和监管;

    3. 防火巡查频次更高(如商场营业期间每2小时巡查1次),且需记录巡查人员、时间、内容和结果;

    4. 消防培训更深入,除基础内容外,还需培训员工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方法(如使用灭火器);

    5. 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消防演练,且演练需结合单位实际场景(如商场模拟柜台起火、医院模拟病房疏散)。


二、抓住“关键少数”,落实全员消防安全责任

    围绕“人”展开,通过划分不同角色的职责,形成“决策层-执行层-基层”的责任链条,避免“责任悬空”。

(一)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

    通常是单位法定代表人、总经理等“一把手”,对单位消防安全“负总责”,核心是“决策和保障”:

    1. 审批单位消防安全制度和年度消防工作计划,确保制度落地;

    2. 保障消防经费投入(如购买消防器材、改造消防设施),不挪用消防资金;

    3. 组织解决重大火灾隐患(如推动老化电线整体更换、整改不符合规范的消防通道);

    4. 发生火灾时,负责组织指挥初期扑救和人员疏散,事后配合调查。

(二)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职责

    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的“执行者”,负责日常消防工作的具体落实,核心是“组织和执行”:

    1. 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,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(如检查车间是否违规使用明火);

    2. 组织开展防火检查、巡查,对发现的隐患下达整改通知,跟踪整改进度;

    3. 管理消防设施、器材,联系专业机构进行维护保养(如每年请第三方检测消防报警系统);

    4. 组织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,准备培训资料、确定演练方案;

    5. 发生火灾时,协助责任人组织疏散和扑救,及时向责任人报告情况。

(三)员工岗位消防安全职责

    是消防安全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,强调“全员参与”,每个员工需对本岗位防火负责:

    1. 遵守单位消防安全制度,不违规操作(如不私拉乱接电线、不在工位吸烟);

    2. 熟悉本岗位火灾隐患(如仓库员工关注货物堆放是否超量、电工关注设备温度),发现隐患及时报告;

    3. 熟悉本岗位附近的消防设施位置(如灭火器、安全出口),掌握基本使用方法;

    4. 发生火灾时,听从指挥疏散,能参与初期火灾扑救(如使用灭火器扑灭小范围火焰)。


三、常见初期火灾扑救方法

     聚焦“实操性”,针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高发的火灾类型,提供科学、可落地的扑救方案,核心是“快速控火、避免蔓延”。

(一)电器火灾的扑救方法

     电器火灾多因短路、过载、接触不良引发,核心原则是“先断电、再灭火”,避免触电:

    1. 立即切断电源(拔掉插头或关闭总开关),若无法断电,绝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(会导电);

    2. 断电后,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,扑灭明火;

    3. 若电器已烧焦,灭火后不要立即触碰(防止高温烫伤),待冷却后再处理;

    4. 误区警示:不要用湿抹布覆盖通电电器,不要在未断电时移动起火电器,避免扩大风险。

(二)电脑起火的扑救方法

     电脑属于精密电器,起火后需兼顾“灭火”和“减少设备损坏”:

     1. 立即关闭电脑电源(按电源键或拔掉插头),若屏幕或主机冒烟,不要强行开机;

    2. 若火势较小(如仅键盘冒烟),用浸湿的毛巾或灭火毯覆盖,隔绝空气灭火;

    3. 若火势较大,用二氧化碳灭火器(灭火后无残留)对准主机缝隙或屏幕下方喷射,避免用干粉灭火器(残留粉末会损坏内部零件);

    4. 灭火后,需请专业人员检修,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再使用。

(三)油锅起火的扑救方法

    家庭和餐饮场所高发,核心是“隔绝氧气”,严禁用水(水遇高温油会暴沸飞溅,扩大火势):

    1. 首选方法:迅速拿起锅盖,从侧面缓慢盖在油锅上(避免油火窜出),完全密封后,火焰会因缺氧熄灭,盖好后不要立即开盖(防止复燃);

    2. 备用方法:若没有锅盖,快速倒入大量冷鲜青菜(如白菜、萝卜),利用青菜水分蒸发吸热,降低油温至燃点以下(需一次性倒足,覆盖油面);

    3. 专业方法:若配备厨房灭火毯,展开后覆盖油锅,灭火效果更优;

    4. 误区警示:不要用锅铲乱搅(会让油火扩散),不要将油锅端离灶台(可能失手打翻)。

(四)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扑救方法

    多因电池老化、过度充电、私自改装引发,火势蔓延快、烟雾有毒,需注意“安全距离”:

    1. 立即切断充电电源(拔掉充电器或关闭插座开关),若电池已起火,不要试图拆卸电池;

    2. 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电池部位喷射(电池是起火核心),保持1-2米安全距离(避免电池爆炸伤人);

     3. 若火势蔓延到车身,可扩大喷射范围,扑灭明火后,持续观察10分钟(防止复燃);

     4. 注意事项:电动自行车不要进楼入户充电,不要夜间长时间充电,从源头减少起火风险。

(五)燃气火灾的扑救方法

    多因燃气泄漏(胶管老化、阀门未关紧)引发,核心是“先断气源、再灭火”:

    1. 若燃气阀门未起火,立即关闭阀门(顺时针拧紧),切断气源,火焰会自行熄灭;

    2. 若阀门处起火,用湿抹布包裹手部(防止烫伤),快速关闭阀门,或用干粉灭火器对准阀门喷射灭火;

    3. 灭火后,打开门窗通风(不要开排风扇或电灯,避免电火花引燃泄漏燃气),待燃气浓度降低后,检查泄漏点(如用肥皂水涂抹胶管,冒泡处为泄漏点);

    4. 若阀门无法关闭或火势较大,立即撤离现场,到室外安全处拨打119和燃气公司电话,切勿在室内停留。


四、常见灭火器正确操作方法

    “工具使用指南”,针对不同类型灭火器的特性,明确操作步骤和适用场景,确保“用对工具、灭对火”。

(1)手提式干粉灭火器

    适用范围最广,可扑灭电器、油锅、固体(如木材、布料)、液体(如汽油、酒精)火灾,核心操作口诀“提、拔、瞄、压”:

    1. 提:双手提起灭火器,保持直立(不要倒置,避免干粉堵塞);

    2. 拔:拔掉顶部保险销(若有铅封,先捏断铅封);

    3. 瞄:站在火焰上风向(避免烟雾呛到),喷嘴对准火焰根部(火焰最底部,是起火点);

    4. 压:持续按压压把,均匀喷射干粉,从火焰边缘向中心推进,直至灭火;

    5. 注意事项:灭火后若有残留干粉,需及时清理(避免影响电器或精密设备);每年检查压力表(指针在绿色区域为正常)。


(2)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

     适用于电器、精密仪器(如电脑、实验室设备)、液体火灾,灭火后无残留,核心操作与干粉灭火器类似,但需注意“防冻伤”:

    1. 提:一手提灭火器,另一手握住喷嘴(喷嘴为金属材质,低温易冻伤,建议戴手套);

    2. 拔:拔掉保险销;

    3. 瞄:对准火焰根部,保持1-1.5米距离(二氧化碳喷射时温度低,避免近距离冻伤);

    4. 压:按压压把,喷射二氧化碳,注意不要直接喷射人体;

    5. 注意事项:不能用于扑灭固体火灾(如木材),因二氧化碳穿透力弱,无法扑灭深层火焰;使用时若在密闭空间,需事后通风(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窒息)。

(3)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

    分为泡沫型和水雾型,泡沫型可扑灭液体火灾,水雾型可扑灭固体、电器火灾(水雾不导电),优势是灭火效率高、环保:

    1. 提:提起灭火器,保持水平(泡沫型需水平放置,避免泡沫分层);

    2. 拔:拔掉保险销;

    3. 瞄:泡沫型对准液体表面(避免直接喷射液体内部,防止飞溅),水雾型对准火焰根部;

    4. 压:按压压把,喷射泡沫或水雾;

    5. 注意事项:泡沫型不能用于电器火灾(泡沫导电);水雾型灭火后,设备受潮,需干燥后再使用;保质期一般为6年,需定期检查。

(4)推车式灭火器

     容量大、喷射距离远,适用于工厂、仓库等大面积火灾,需2人配合操作:

    1. 推:1人推动灭火器至火灾现场上风向(保持5-10米距离),固定车轮(防止滑动);

    2. 拔:另一人拔掉保险销,展开喷射软管,握住喷嘴;

    3. 瞄:喷嘴对准火焰根部;

    4. 压:推动灭火器上的压把(或转动阀门),喷射灭火剂;

    5. 注意事项:移动时避免碰撞,防止软管损坏;灭火时两人需配合默契,确保喷嘴始终对准火焰根部。


五、火灾应急疏散

    聚焦“生命安全”,提供火灾中逃生的核心技巧,帮助人们在混乱中科学自救,减少伤亡。

(一)火灾逃生自救常识

    适用于所有场景,核心是“快速、有序、安全”,具体技巧:

    1. 熟悉逃生路线:日常牢记所在场所的安全出口位置、疏散楼梯方向(不要依赖电梯,火灾时电梯可能断电或停运);

     2. 防烟措施:用湿毛巾(折叠3-4层)捂住口鼻,弯腰或匍匐前进(烟雾比空气轻,集中在上方,地面附近烟雾较少);

     3. 判断安全出口:若门把烫手(说明门外有火),不要开门,选择其他逃生路线;若门把不烫,缓慢开门,观察门外是否有烟雾,再决定是否通过;

    4. 避免盲目行动:不要贪恋财物,不要原路返回(若逃生路线被烟火阻断,立即退回室内,关闭房门,用湿毛巾堵住门缝,防止烟雾进入);

    5. 求救信号:若被困室内,在阳台或窗口挥舞鲜艳衣物、打开手电筒,向外界求救,不要跳楼(除非是1-2层,且有安全气垫)。


(二)高楼火灾逃生方法

    针对3层以上建筑,火灾逃生难度大,需结合高楼结构特点,核心是“不盲目跳楼、善用逃生设施”:

     1. 优先走疏散楼梯:从疏散楼梯逃生,不要乘坐电梯(电梯井可能成为“烟囱”,导致烟雾蔓延);若楼梯间有烟雾,不要进入,退回室内;

     2. 利用逃生设施:若配备缓降器(常见于高层住宅),按说明书操作,将缓降器挂钩固定在阳台或窗口,缓慢下降至地面;若有安全绳,可将其系在牢固的管道或家具上,顺绳下滑(需注意安全绳长度);

     3. 被困时的防护:关闭房门,用湿毛巾、湿棉被堵住门缝,在室内洒水降温,防止房门被烧穿;若有阳台,到阳台躲避(保持通风,避免窒息);

     4. 避免错误行为:不要乘坐观光电梯逃生,不要从窗口往下跳(3层以上跳楼生还概率极低),不要在楼梯间停留(烟雾和火焰会快速蔓延至楼梯间)。





阅读2
分享
写评论...